
最近,科技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,主角是英伟达老板黄仁勋的大公子,黄胜斌。
这英伟达公司现在可了不得,市值一路狂飙,成了全世界第一个突破三万亿美元的芯片公司,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?
就是比很多发达国家的整个股市加起来的钱还多。
按理说,作为这家“宇宙总厂”的太子爷,黄胜斌的日子应该是顺风顺水,想干啥干啥。
可他前阵子在一次技术大会上露面,接受采访时却说,给自家老爸打工,“有时候挺辛苦的”。
这话一出来,大家就炸锅了,很多人心里犯嘀咕:这难道是新式的凡尔赛吗?
放着大好的家业不继承,跑去公司上班,还喊辛苦,这让咱们这些每天挤地铁、赶项目的普通打工人情何以堪?
其实,要想弄明白他说的“辛苦”到底是啥意思,咱们得先看看他这个人到底走了条什么样的路。
很多人可能以为,像黄胜斌这样的豪门二代,肯定是打小就泡在代码堆里,读最好的大学,学最尖端的计算机科学,一毕业就直接空降到公司当个副总裁啥的。
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。
在2022年正式加入英伟达之前,黄胜斌的身份跟高科技几乎不沾边,他在咱们中国的台北开了个鸡尾酒吧,自己当调酒师和老板。
这家酒吧在当地还挺有名,玩的是创意和格调。
你看,一个世界顶级科技大佬的儿子,不去捣鼓芯片,反而跑去研究怎么把各种酒调配得更好喝,这本身就说明他不是个按常理出牌的人,骨子里可能更想证明点自己的东西,而不是活在父亲巨大的光环底下。
直到2022年,这位曾经的调酒师才算正式“回归”家族企业。
不过,他负责的也不是英伟达最核心、最赚钱的显卡芯片或者数据中心业务。
黄仁勋没把他安排到这些能立刻出成绩、掌管公司命脉的部门,而是让他去负责一个听起来很前沿,但短期内还看不见滚滚财源的领域——机器人模拟业务。
这个选择就很有讲究了。
在公司里,黄仁勋就是老板,不是父亲,工作上的要求一点都不会少。
黄胜斌面对的,是一个全新的、充满挑战的领域。
他说的辛苦,恐怕不是身体上的累,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压力。
你想想,你做的每一个项目,都会被无数双眼睛盯着,做得好,人家觉得理所应当,谁让你是老板的儿子;万一有点闪失,那闲言碎语就更多了,说你“果然是扶不起的阿斗”。
这种压力,是外人很难体会的,既要向父亲和整个公司证明自己的能力,又要顶着“太子爷”这个标签,每一步都得走得格外小心。
更有意思的是,黄仁勋不光儿子是这样安排的,他女儿黄敏珊也在英伟达工作,同样没有接触核心的芯片业务。
她负责的是一个叫“Omniverse”的项目,翻译过来大概是“全宇宙平台”,主要搞的是3D模拟和数字孪生。
这兄妹俩,一个负责未来机器人的“大脑训练场”,一个负责构建虚拟的“数字世界”,全都是在为英伟达的下一个十年、二十年布局。
这就像一个老国王,他没有让王子和公主去守着现在金碧辉煌的城堡,而是给了他们兵马和粮草,让他们去开辟新的、未知的领土。
这既是一种考验,也是一种更高明的传承,不是简单地交给你权力,而是让你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功绩。
咱们再来说说这兄妹俩的风格,也挺有意思。
弟弟黄胜斌为人比较低调谦逊,不太爱在镜头前说话,显得很沉稳。
而姐姐黄敏珊就完全不同了,据公司同事说,她工作起来雷厉风行,要求特别高,开会时甚至会当面直接指出同事哪里做得不好,一点情面都不留。
她这么“拼”,这么“硬核”,其实也是一种姿态,就是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:我能站在这里,靠的是我自己的本事,不是因为我爸是黄仁勋。
这种急于摆脱“拼爹”标签的心情,其实也反映了他们作为顶级富二代所承受的另一种“辛苦”。
聊完了他们的故事,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黄胜斌在采访里给现在年轻人提的建议,这部分内容,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可能更有启发意义。
当记者问他有什么建议时,他一改之前的腼腆,表情变得特别认真,他说,现在的年轻人,一定要明白怎么去利用人工智能,也就是AI。
因为你未来的竞争对手,不再是那些不会用AI的人,而是那些比你更会用AI的人。
谁能把AI这个工具玩得更溜,谁的优势就更大。
他还进一步解释说,未来很多基础性的编程工作,可能都不需要人来写了,你的“AI同事”就能帮你搞定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就没用了,恰恰相反,人需要具备更高级的能力,那就是“驾驭和整合的能力”。
AI可以帮你处理很多琐碎、重复的活儿,但整个系统怎么设计,不同的模块怎么组合,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,这种宏观的、战略性的思考,还是得靠人脑来完成。
这就好比开车,AI可能是个越来越智能的导航和辅助驾驶系统,但方向盘最终还是握在你手里,去哪儿,走哪条路,还是你说了算。
最后,他提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点,那就是要“聚焦基本功”。
他说,物理学不会过时,基础科学也不会过时。
这句话真是说到了根子上。
尤其对我们国家来说,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太多在应用层面的创新,比如各种App、商业模式等等,发展得非常快。
但在更底层的芯片、材料、基础算法这些领域,我们还有不少需要追赶的地方。
黄胜-斌作为身处全球科技最前沿的人,他的这番话其实是在提醒我们,无论AI技术怎么发展,那些最根本的科学原理才是支撑一切的基石。
就像盖楼一样,你可以把楼盖得越来越高,装修得越来越漂亮,但地基如果不牢固,那一切都是空中楼阁。
所以,对于我们国家的年轻人来说,一方面要积极拥抱AI这样的新技术,学会使用这些强大的工具;另一方面,更要把数理化这些基础学科的底子打扎实,这才是我们未来能够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真正站稳脚跟、甚至实现超越的根本。
所以说,这位“太子爷”口中的“辛苦”,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感受,更折射出了一个新时代对所有人的要求和挑战。
配查信-我爱配资网-股票配资软件-股票怎么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